top of page

扎巴藏族 Zhaba-Tibetan

作家相片: 編輯部編輯部


扎巴族生活在四川省首府成都西方約450公里的橫斷山脈的高地封閉河谷裡,已有數世紀之久。他們大部分住在道孚縣和雅江縣。


從官方來說,他們被歸為藏族,但他們說的是羌語,和鄰近的康區藏人不同。他們自稱為“博子”。因為沒有文字,只能透過推測和理論來判斷他們如何來到這偏遠地區定居。雖然他們的服飾和習俗使他們與眾不同,但最能定義他們身份的是他們的婚姻習俗。

扎巴族實行所謂的“走婚”。當男子遇到一個女子,並且被那女子吸引時,他們會試著從她身上偷走一個信物,可能是圍巾、飾品,或一件珠寶。如果女方不喜歡這個男子,就會將信物要回來。但是如果女方喜歡男方,那天晚上就會把窗戶打開,讓他可以親自把信物交還。

爬進扎巴族的房屋窗戶這件事本身就是一個挑戰。堅固的房子用碎石築成,半住家半高塔,塔的部分可能高達三至五層樓。由於住家是在上面的樓層,在晚上爬上房子相當困難,需要一定程度的攀爬技巧。如果男子能夠爬進窗戶裡,就可以開始這段“婚姻”。下一次他就可以從門進去了。


到了早晨,男子離開,返回母親所在的房子。他不和伴侶住在一起,也不撫養自己的小孩。扎巴家庭是母系結構,以母親為首,她和女兒除了要在田裡工作之外,也要養育小孩。男子在自己母親的家裡扮演“叔叔”的角色。他們決定重要的家事、外部事務,並協助撫養姐妹的孩子。

“走婚”並不要求一生的承諾,只要雙方決定,隨時可以和平分手。但是仍然有規範存在,婚姻雙方不能是三代內的血親,而沒有信物就爬進窗戶的男子會面對全族群的怒氣。缺少穩定而忠誠的家庭單位自有其風險存在。1950年代曾對四川的甘孜州進行一項調查,發現性病比例在農民地區為40%,畜牧地區則達50.7%。


二十世紀時,雲南省栗粟族宣教的宣教士楊宓貴靈(Isobel Kuhn)說:我做宣教士27年,但是從來沒有見過尋找救恩的原住民,他們不伸手尋求屬天的幫助。因為他們的眼睛不是向上看,而是向下看,看著世界以及他們身體的慾望。但是因為楊宓貴靈和其他幾位宣教士之故,如今中國有超過半數的栗粟族人跟隨主。然而扎巴族從來沒有宣教士進入他們當中。根據Paul Hattaway在其2000年的著作Operation China中所說,扎巴族沒有基督徒。


今年,扎巴族的生活發生巨變。他們居住的雅礱江盆地很適合發展水電計畫,扎巴族群有大片地區很快就會淹沒在水中。十月時,居民被遷移,因為今年十一月,水壩的門就要關閉,進行蓄水。


走婚習俗也正在消失。沒有結婚證書而生下孩子的父母會受到高額罰款,而且沒有戶口,無法讓孩子獲得醫療照顧和教育。有些人付錢給陌生人或朋友,以便申請結婚證,以解決這個問題。但是漸漸地,接觸到外部世界之後,扎巴族的婦女也想要得到一夫一妻制的優點,就是丈夫的承諾,以及屬於他們自己的資產。


代禱事項

1、讚美神,祂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,祂正在進行奇妙的計畫。雖然改變很困難,但是可以帶來新的機會、思考的時間,以及全新的開始。

2、感謝神,水電大壩為該地區帶來新的機會。

3、求主帶領,當扎巴族的家庭遷居時,能夠有機會建立屬天的連結和特別的友誼。

4、求主他們能夠明白,他們需要“伸出手來尋求屬天的幫助”。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