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中國新局的十大重點,和一件禍事。

作家相片: 特約作者 Ichi特約作者 Ichi

已更新:2023年7月5日

三月初,是北京最重要的國會議程「兩會」的時間,今年兩會不僅是疫情後發展的風向標,也是委員換屆的一年,對認識北京未來的策略是非常重要的(圖: 紐約時報中文網)。中國的呼聲根據新華社電題的十大重點,請各位為中國新局代禱:



1. 中國擁有「韌性強、活力足」的長期向好市場,但不否認外部挑戰將帶來不確定因素,所以要訴求高品質、穩定合理的經濟增長。


2. 北京明確把「科技創新力」作為國力指標,尤其要解決外國壟斷的關鍵技術(俗稱「卡脖子」),今年將繼續趁勢而為,包括6G技術研發、國產大型客機、探月工程...等。


3. 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「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」,經過疫情,中國市場明顯嚐到國內消費的甜頭,今年國內市場的地位,就算不會超過國際貿易也將齊平。


4. 中國市場向來以國企為主力,再透過政策帶動民間發展。但今年北京將嘗試邀請民企與國企一起刺激經濟,希望民企也能在社會深根,。



5. 經過多年基建,中國正實現許多目標如「東數西算網路工程」(延伸閱讀:東數西算要算什麼?「算力」是未來的大國競爭點。)、「縣縣通5G,村村通寬帶」、「八縱八橫高鐵網絡」...等。接下來將考驗建設實際投入使用後,機構管理的軟實力。(圖: 視覺中國)


6. 自1993年以來,首次新設立的全國政協單位「環境資源界別」將首次亮相(界別類似委員會),主要推動綠色產業、清潔能源與低碳轉型。


7. 隨著城市發展飽和,未來將強調區域合作,如江河戰略(長江黃河流域城市綠色發展)、老區邊疆區發展、京津冀/長三角/粵港澳大灣區智能與綠化...等,北京期望以此帶給國家發展新空間。



8. 中國為傳統農業國,北京一向重視農糧發展,未來也將不會改變。且將鼓勵農人職業化,也就是鞏固農業人才的培育與就業機會。


9. 兩會確定社會公平仍是中國民生發展的標準,包括雙減政策、養老床位、全民保險、城鄉觀光合作...等。


10. 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再次強調「改革開放」是中國前途的重要思想,北京將堅定繼續推動金融改革、稅率改革、服務業改革,創造更開放的市場。


中國的呼聲邀請您,每天為一個項目代禱,


「富足的人有禍了...飽足的人有禍了...喜笑的人有禍了...人都說你們好的時候,你們就有禍了,因為他們的祖宗待假先知也是這樣。」(路加六24-26)

,因為他們仍舊不認識主!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