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保讓中國勞資,更好還是更累?
- CL

- 10月14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
中國最高人民法院8月1日發布一項司法解釋,雇主和員工之間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約定無效,勞動者以此為由解除勞動合約時,有權請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。該解釋9月1日起實施。
中國社保體系為五險一金,即養老保險、醫療保險、失業保險、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與住房公積金,由用人單位和員工共同繳納。企業如果全部足額繳納,比例約占稅前薪資的30%-40%,個人繳費比例約10.5%-22.5%。企業和個人社保費率合計最低40%,最高可以超過60%,比例遠超過已開發國家,這使得按規定交社保成為中國多數企業沉重的負擔。
實務上,有許多公司在招聘時會明確告知不交社保,若要交社保薪水會再降低。也有些年輕人寧願拿多點現金而不想交社保,因為他們對社保制度沒有信心,或者覺得中國的醫療保險不夠有吸引力、自己目前不太需要等。
媒體報導,強制社保新規一出,有老闆選擇調降員工薪水、辭退員工或關停工廠,或改雇不需要繳社保的退休和兼職人員。義烏一間日用品工廠,老闆表示這幾年幾乎收支持平,但強制交社保成為最後一根稻草,最後決定關停工廠。他說,浙江的服裝廠一般有3、400人,若被工人集體檢舉或強制補繳社保,對小工廠而言是致命打擊,「像縫紉工、包裝工一般工資在人民幣6000元左右,繳社保肯定要降薪」。未來中國是否會調降社保繳交比例,以及相關社保訴訟是否會大增?很值得關注。
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