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格非(Griffith John,1831-1912)是中國宣教史上,最傑出的先鋒者。他講道時,強調新約聖經的核心信息,「耶穌基督和他釘十字架」。他撰寫許多福音小冊。他翻譯聖經和英文詩歌。他創辦了一間醫院、一所學校和一所神學院。他是一位非凡的宣教士。那我們可以跟這位,在服事中取得如此多成就的宣教士,學習什麼呢?
一、從小天賦異稟。他有遠超同齡人的智力,16歲時就被譽為「小牧師」,這份才華使他在威爾斯的基督教界取得名聲和成功。但是當神呼召他離開英國時,他願意順服。楊格非的生命向我們顯示,上帝希望最優秀的信徒去傳遞福音給萬民(使徒行傳13:1-3)!
二、願意順福領袖。他得到倫敦傳道會的接納後,最初希望前往馬達加斯加服事,但領導們要求他前往中國,楊格非同意了。
三、認真學習語言。楊格非在中國的第一項任務是學習這個困難的語言,這對宣教士是必要的。僅六個月,他就開始在寺廟和街道上,發放小冊子、和中國人交流。九個月時,他已經可以用中文講道半個小時以上,且非常流利自如,台下聽眾都能理解。
四、積極於宣教工作。1861年到杭州後,楊格非第一天就出去傳道。隔年3月16日,他施洗了第一位信徒。再隔年7月19日,建立第一間教堂。楊格非在杭州建立了一個堅強的教會,成為向周圍省份廣泛傳道的核心。
五、堅持傳講神的話。楊格非的宣教方針是,傳道、傳道、傳道,他相信這是主為人與神和解,所預備最簡單的方法。對他來說,傳道是最大的恩慈,因為這可以將靈糧分給快滅亡的人。有時,他會走進商鋪,聚攏人們在身邊講道。有時,他會坐在教堂外,對願意聽的路人講道。
六、他堅信文字的力量。「分發小冊子」是中國散播思想的常見方法,宣教士充分利用了它,他們的小冊子涉及各種主題,有福音內容、神學,和實際的道德教導。楊格非甚至試著將基督教教義與科學相結合,還寫了一本兒童問答集。並於1889年出版了修訂的中文《新約聖經》,由他自己翻譯。
七、擁有社會良心。他強烈反對鴉片貿易,對英國在中國人身心受苦的同時,獲取巨額利益感到震驚。他主持了一個委員會,向皇家鴉片委員會呈遞了一份請願書。
八、投資於下一代。他在長沙建了一棟房子,開設了教堂和神學院,並在其中教授新約研究和牧師課程。
楊格非於1912年在英國去世。直到1904年,倫敦傳道會在杭州建立了100間教堂,在湖南建立了37間教堂。同年,楊格非創辦的華中聖教書會,發行了250萬份出版物。武漢協和醫院、武漢博學中學,都是他留下的永久遺產。他以不倦的熱情服事他的救主,他播種並收割了豐富的果實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