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一個靈魂拼盡全力、為一次得救喜樂滿溢|景雅各
- R

- 10月14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景雅各(James Gilmour,1843-1891 年)是倫敦傳教士協會 (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,簡稱倫敦會) 的蘇格蘭宣教士,前往中國和蒙古,是一位忠誠的主耶穌僕人。他每到達一個新城市後,會在一條主要道路上搭起帳篷,從早到晚治病救人、傳道宣教,不厭其煩地與詢問者細心交談。在為期八個月的活動中,他接見了約6,000名患者,向近24,000人傳道,出售3,000本書,分發4,500張傳單,行駛1,860英里,耗費約200美元。

閱讀景雅各的故事對我產生了深深的影響:
一、景雅各對使命的呼召。
「對我來說,印度人的靈魂與英國人的靈魂一樣寶貴,福音對中國人和歐洲人來說同樣重要。」馬太福音的命令告訴他要「往普天下去傳道」,所以傳道的命令與往普天下去的命令是結合在一起的。他相信上帝沒有呼召他留在家裡,所以如果他要順服,他就必須離開。如果我們都能意識到「出發」的呼召,那麼今天教會對跨文化宣教的態度將會有多麼不同。

二、家庭背景。
他的母親每晚都把兒子們聚集起來,給他們讀宣教士和教會故事,並分享裡面的內容。家庭禮拜的時間,任何人都不能打擾,這對景雅各的影響非常大。
三、紀律。
他對時間的管理,使他從來沒有故意浪費過一個小時。1870年,他搭乘「Diomed」輪船前往中國。晚上,他與每位在值班的船員交談,將救恩的恩典清楚地告訴他們,以至於他後來寫道:船上的所有人都有機會反複聽到我傳的福音。
四、他的婚姻。

景雅各在中國拜訪朋友時,看到了一張艾蜜莉·普蘭卡德小姐(Miss Emily Prankard)的照片,她是一位朋友妻子的妹妹。景雅各雖然沒有見過她,但經常聽到家裡人談論她的事蹟,逐漸心生好感,於是景雅各便寫信給艾蜜莉,且第一封信就大膽地求婚,驚喜的是艾蜜莉也答應了。1874年12月8日,他們結婚了,對景雅各而言,他不僅得到人生伴侶,也找到一同為宣教努力的戰友。

五、危險和艱辛。
關於義和團叛亂的危險,他寫道:我們生活在一座火山的斜坡上,這座火山隨時可能爆發,還有可怕的沙塵暴席捲了這片土地。
六、語言和文化。
早期他在蒙古時,他與一名當地男子住在一起,這位男子經常被住在隔壁的兩位喇嘛照顧。景雅各三個月內掌握蒙古語,不時與一些信佛的蒙古人共用帳篷。為了向蒙古人宣教,他成為素食者,穿著像個蒙古人,在街上吃粥,只為了贏得靈魂。

七、他的忠誠,儘管他沒有看到任何成果。
1874 年底,經過四年的努力,仍然沒有一個歸信者,沒有一個人對基督教感興趣。1884年,當他看到第一位歸信者時,他說:這個地方對我來說,就像天堂的大門一樣美麗,而這個人承認基督的話,對我來說,就像天使從榮耀的雲中說出鼓舞人心的話一樣。

見證第一位歸信者的隔年。他的妻子,也是唯一的同工艾蜜莉於1885年9月19日因病去世,他們一同經歷了11年的夫妻與同工生活。之後景雅各繼續服事,1891年初得到倫敦會頒發榮譽、出任主席,但於1891年5月21日在天津去世。
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