榮教士在台北郊區擔任一個小教堂的領袖,在她去世前,這個教堂(錫安堂)已經發展成為25多個關係分堂,其中一些位於北美,這個事工至今仍在不斷發展。但當我在網上搜尋Pearl Young時,發現關於她的信息非常有限,這便是她的特色。因為一直以來,她只在傳達一個信息,那就是尋求主的同在,而不是追求人和媒體工具。她的熱情是追求神的同在,並帶領他人認識神。即使人和網絡不了解她,但主對她非常了解!
榮教士強調「内在生活」,「The Inner Life」這個詞的字面翻譯可能有許多解釋,最好的翻譯可能是「我們在基督裡的隱藏生活」,不斷在與 祂的關係中成長。更好的理解是用她自己的話來描述,這是在她去世前約四個月寫的一篇文章:
「哦!與耶穌的婚姻關係,這對我們的『呼召』是多麼美好! 祂有能力也樂意讓我們的靈魂感受越來越多的奇妙,讓我們認識這的確是最重要的事。
太多基督徒只滿足於知道主住在我們心中,這確實是非常奇妙的事,但是如果我們極度渴望並且願意付出代價… 那麼我們不僅可以『知道』 祂在我們裡面,還可以『看見』 祂。
我們可以居住在至聖所中,不斷享受 祂寶貴、榮耀的同在。這是 祂所渴望的,也是 祂所應許的。
祂在約翰福音第14章和第16章中這樣說, 祂渴望我們願意完全順服 祂,這樣 祂才能顯示 祂的同在(約14:21)!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與我們靈魂的愛者、我們的新郎-耶穌-有著最親密、最甜蜜的交通。也只有這樣, 祂才能完成最偉大的工作--榮上加榮(林後3:18)。
這就是希伯來書中所說的『如此偉大的救恩』。」
「我心中的負擔,我心中的祈禱,是讓 祂的兒女們意識到這個偉大而至關重要的事--住在 祂的同在中,活在至聖所的生命中。仇敵會全力反對這一點,牠會試圖欺騙我們,使我們無法認識這一點的重要性。牠會使用各種方法,
甚至使用那些看似美好的事物,例如我們『做的工』和對聖經的知識,來影響我們對耶穌本身的渴望。我們必須警醒禱告!」
1970年代,我經常在週日晚上參加她的聚會。那是一個機會讓我擺脫學業,和其他事工的忙碌,我得以透過聚會,在主的同在裡得到休息,在主的同在中得到更新。榮教士於1904年7月6日出生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省。從1929年到1945年,她作為一名中華內地會的宣教士來到中國,後來不得不離開中國,從1954年直至1986年回到家鄉為止都在台灣服事。
每次聚會都非同尋常,她的聚會是真正的五旬節聚會,在進行的過程中,沒有炒作或刻意的計劃。他們由聖靈帶領,榮教士只是完全將自己倒空,讓上帝的靈感動她,或者保持安靜。壯麗而榮耀的、上帝聖潔的同在充滿著會場,奇蹟、神蹟和奇事成為普遍事件。人們用他們的眼睛和心靈知道上帝在他們中間,每次聚會都是與全能的上帝相遇的聖潔且令人敬畏的時刻。
有人說:「她在許多方面都是神的罕見器皿,純潔、謙卑、堅忍、順服、忠誠、仁慈、慈愛且充滿聖靈。對於那些親自認識她的人來說,她的生命散發著主耶穌基督的芬芳。因為有她,許多台灣基督徒經歷了被聖靈充滿的真實體驗,與神同行且在基督裡常存。她是台灣五旬節運動的早期先驅者,對基督的許多信徒有著巨大且深遠的影響。她能夠做到這一切,不僅是因為她以基督為中心的教學,更重要的是她的生活。」
榮教士至今仍然與我們說話,呼喚我們進入那「與耶穌的婚姻關係」中。
Opmerkingen